俗话说“春雨贵如油”,在中国人眼中,雨水节气对草木万物的生长都非常重要。
此时,正值冬末春初,冰雪消融为水,气温升高,降雨增多,万物萌动。
由于自然界中湿气逐渐加重,易困扰脾胃,所以,在这一时期,养生的关键为——疏肝健脾。



中医理论中,春季阳气蓬勃生发,与人体肝脏相对应,且肝脏与脾脏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。雨水节气一到,湿气弥漫,很多人会随之出现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甚至腹泻等不适症状。此时,尤为关键的是悉心养护脾胃,通过健脾祛湿之法,使肝气得以顺畅条达,进而实现人体气血的和畅平衡,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。



饮食上宜多食具有养肝、补脾、祛湿的食物,如山药、芋头、薏仁、小米、绿叶菜、猪肝等。
雨水后天气转暖,风多物燥,早晚较冷,食味上建议少酸多甜。
春季宜喝粥(糖尿病人除外),建议用芡实、莲子、山药煮粥健脾利湿,适当加点陈皮还可醒脾行气开胃;还要多吃绿叶菜、甘蔗等多汁蔬果来润养胃气。
注意:气候环境变化和饮食失节会加重脾胃负担,所以雨水时节要饮食适量,日常吃七分饱为好。







1、山药:养脾胃、助降血糖、降血脂
春天是各种慢性胃炎、胃溃疡高发季节。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,首推山药,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。
山药有“白色山药胜人参”的说法,中医认为其有补脾肺肾、益气养阴的功效。现代医学认为其营养价值十分高,里面含有丰富的淀粉酶、脂肪、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等,具有降血糖血脂、增强免疫力、抗衰老等作用。


2、大蒜:杀菌、消除血中脂质
“倒春寒”天气让春季多发传染病,而且容易引发伤寒感冒。要想抑菌并防寒,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大蒜、洋葱、芹菜等食物,对预防伤寒感冒、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、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。
中医认为,洋葱、姜、蒜、芹菜这些带味儿食物,可疏风散寒,有利于除菌防病。







1、绿茶:助降血压
醇香的绿茶好处很多,特别是清火利尿的作用,高血压患者最好多喝点绿茶,利尿的绿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,但绿茶不宜过浓。
2、柚子茶:助降血糖
春季不少人会出现上火的情况,如果油腻的食物吃多了,还会便秘。
最好每天喝点柚子茶,柚子茶偏凉性,能够润肠清火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饮食控制不好,容易造成血糖的波动,而柚子茶中含有类胰岛素的物质,能够辅助降糖。
注意:连续大量服用时,特别是西柚(又称葡萄柚),对于服用辛伐他汀、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这三种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人,会大大提高这些药物的毒性引起肝酶的升高和肌痛。
匹伐他汀、氟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这四种药物,不受影响。



3、山楂决明子茶:助降血脂、降血压
山楂茶有降血脂和软化血管的作用。如果是鲜果,每天2个~3个,对半剖开,泡在开水中。如果是干品,每天4片~5片泡开水喝即可。
山楂茶中配以可降压的决明子,效果就会更好。




春为万物生发之始,应保持五味不偏,少食油腻,以免助阳外泄。应多吃新鲜蔬菜、多汁水果等,以补充人体水分,比如红枣、莲子、韭菜、菠菜、柑橘、蜂蜜、甘蔗等。慎吃辛辣、油腻食品,羊肉等温热之品也要少吃。

雨水多湿冷天气,不要用冷水洗澡,洗头后要及时吹干,以免湿邪内侵,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。
初春降雨,气温下降,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升高,诱发心脏病、心肌梗塞等;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感冒、发烧。因此,雨水节气仍要注意保暖,不要过早减少衣物。

雨水时节,气候变化不稳定,人的情绪容易波动,变得急躁,诱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的几率较高。
此时宜保持心境平和,情绪稳定,气血和畅。这样元气充沛,才能保证身心健康。这样也可帮助脾胃协调,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,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。
凤凰怡康宣传部 宣





济医广〔2024〕第151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