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13日将迎来第二十个世界肾脏病日。今年的主题是:您的肾脏还好吗?早检查,保健康。这一全球性的健康宣传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肾脏疾病的认知,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肾脏健康,推动肾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。

肾脏,位于腰腹深处,形如蚕豆,默默承担着人体“净化工厂”的重任。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,负责过滤血液、排除废物、调节血压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重要功能。它是生命的“静默守护者”,维系着身体的每一寸生机。然而,正是这份沉默,让肾脏疾病在悄无声息中侵蚀健康。



CK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,早期症状隐匿,容易被忽视,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“沉默杀手”。随着病情的进展,患者会出现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水肿、高血压等症状,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,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。

通过尿常规、肾功能等检查,及时发现肾脏的“求救信号”。
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是肾脏疾病的“导火索”,积极管理这些疾病至关重要。
保持健康的体重,避免肥胖。
低盐低脂饮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,避免滥用药物,尤其是肾毒性药物。
每天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,帮助肾脏更好地完成排泄任务。






泡沫尿、血尿、尿量减少等。
晨起眼睑浮肿、双腿按压后凹陷,可能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标志。
肾脏分泌的激素参与血压调节,若年轻患者突发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难以控制,需警惕肾脏病变。
夜尿频繁,或腰部持续酸胀(非剧烈疼痛),可能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、肾脏炎症有关。
由于毒素的累积,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肾功能下降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,引发乏力、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。


(1)黑色入肾:多吃黑豆、黑米、黑芝麻、黑木耳等黑色食物,可以补肾益精。
(2)药膳滋补:枸杞子、山药、芡实、莲子等药食同源之品,可以煮粥、煲汤,滋补肾脏。
(3)少吃盐:中医认为“咸入肾”、“肾主水”,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影响肾脏的水液代谢。
(4)限制蛋白质摄入:蛋白质虽然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,但过度摄入,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。中医强调“过犹不及”,因此吃对量,选对质很重要。
(1)保证充足睡眠:中医讲“肾藏精”,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排毒功能,从而保护肾脏健康。
(2)避免过度劳累: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劳累,以免耗伤肾气。
(3)注意保暖:中医认为“腰为肾之府”,腰部的保暖对肾脏健康很重要。
(1)保持心情舒畅:中医认为“恐伤肾”,长期处于恐惧、焦虑等不良情绪中,会损伤肾气。
(2)学会释放压力:可以通过运动、音乐、阅读等方式释放压力,保持心情愉悦。
中医认为“肾主骨”,肾脏的健康与骨骼、筋脉、气血等密切相关。适当的锻炼不仅能增强肾脏功能,还能舒筋通络、滋养筋脉、疏通血气,从而提升身体抵抗力。传统健身方法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有助于调理肾气,增强肾脏功能,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。



济医广〔2025〕第1917号